那是个飘着细雨的清晨,老张攥着退役军人优待证登上103路公交。司机小王盯着证件反复比对照片,老张的指节在扶手杆上微微发白。"同志,我这脸是晒黑了点,可这鼻子眼睛总没变吧?"车厢里响起几声闷笑,后排穿迷彩裤的中年人突然插话:"咱当兵那会儿,连长半夜查岗都不用打手电!"
公交公司的规定像把双刃剑。李姐在方向盘前坐了十二年,见过太多真假难辨的证件。"去年逮着个用儿子优待证的大爷,理直气壮说'我儿在前线站岗,老子替他享福怎么了'。"她转动方向盘拐过文化路口,雨刷器在玻璃上划出扇形,"真老兵刷证那架势,跟掏军官证似的,腰板儿都是绷直的。"
技术科的小陈正调试新型人脸识别设备,屏幕上跳动着绿色数据流。"上海那边机器识别的准确率98.7%,可咱们这儿"他敲敲生锈的投币箱,"这套系统够买半辆新能源车。"隔壁工位的技术员突然探头:"要我说就该学铁路系统,弄个电子优待码,扫码时候自动弹出服役信息。"
老兵互助群里炸开了锅。参加过南疆战役的老周发了条语音:"当年阵地上分压缩饼干,谁多拿半块都得在全连面前念检讨!"语音背景里传来搪瓷缸重重搁在桌上的声响。转业到交通局的退伍兵小王默默算过账:全市冒用优待证每年造成损失不到三万,可安装智能核验系统的预算要两百多万。
公交调度室的黑板报贴着最新通知:即日起重点核查早晚高峰时段的优待证。刘队长捧着枸杞茶直咂嘴:"上周有个姑娘拿着爷爷的残疾军人证,非说自己是烈士遗属。"他指着监控录像里模糊的人影,"这姑娘挎着香奈儿包,脚上高跟鞋少说八公分,哪个部队教过这种正步?"
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小吴正在整理意见簿。有位参加过抗洪抢险的老兵写道:"洪水里扛沙袋没人查我证件,现在坐两站公交反倒像过边境安检。"翻到下一页却画风突变:"建议给优待证加防伪水印,我当年带的兵现在都当团长政委了,可不能让他们在公交车上丢面儿。"
文化宫前的榕树下总聚着下棋的老兵。老马把"炮"重重拍在棋盘上:"咱们那会儿领物资要按手印,现在倒好,按指纹成了防贼。"对弈的老赵慢悠悠挪动"卒"子:"火车站验票口那小姑娘,看我敬礼姿势不对,差点喊乘警来。"树梢突然掉下颗榕树果,正砸在褪色的军绿色挎包上。
公交集团的王总工程师刚从南京考察回来。"他们搞的智能拥军卡确实灵光,"他在项目会上比划着,"刷卡同时播报'致敬最可爱的人',冒用的一听就露馅。"财务科的老李突然咳嗽两声:"咱市里退役老兵平均年龄61岁,要是机器突然喊'向老兵致敬',怕是要吓着几位心脏不好的。"
退役军人服务站最近来了批特殊的访客。三个穿丛林迷彩服的年轻人站在自助终端前研究半天,最后红着脸问工作人员:"这个优待证年审,能不能把我们维和部队的海外服役期也算上?"玻璃门外,他们的迷彩靴在瓷砖上踩出整齐的水痕,像列队走过的蚂蚁。
市图书馆的档案室里,管理员发现本发黄的《1987年乘车证管理办法》。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迹依然清晰:"革命伤残军人乘车时,司乘人员应主动搀扶,查验证件不得超过三秒。"现在这本手册被压在新型读卡器的包装盒下面,盒子上印着"人脸识别精度0.01秒"的广告词。
黄昏的末班车上,新司机小赵遇到位掏证特别慢的老人。老人从内袋摸出塑封的优待证时,带出张泛黄的一寸照——照片里年轻的面容戴着钢盔,背景是猫耳洞前的沙袋。"对不住啊小伙子,"老人手指抚过照片,"这眼睛当年被炮弹震过,看啥都重影。"小赵突然把工作证翻过来,背面贴着他在火箭军服役时的证件照。
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,我们将及时回应。
股票资配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